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发布时间:2020-05-08 12:06:41 访问量:
人影稀疏的街道,步履匆匆,微风吹过,留下斑驳错落的树影,褪去往日除夕的热闹喧哗灯红酒绿,淡开素日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没有访家拜户的欢声笑语,亦无歌舞升平的聚众狂欢。城市似被重物压肩,喘着粗气;人们都带上了口罩,警惕的呼吸着,眼神透露的着盖不住的忧心与张惶;病毒嚣张的在各个角落张牙舞爪,伺机而动,攻破人们身体的防线;感染人数疯狂增加,病房内紧张的呼吸机,病床上脸色苍白的病人——这一切灾难电影般残酷的2020打开方式,让人抑不住想要重启2020。
每当灾难的降临,总是伴随着英雄的出现,然而“英雄就是一个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诚然,无论是饱受战争侵略之苦的近代中国,抑或是如今没有硝烟却病毒肆虐的中华大地上,都不乏怀揣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决心的华夏儿女,“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闻令而动,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在病毒桀桀之处临危受命,毅然地奔赴抗疫的最前线,用血肉之躯筑起抗议的堤坝,以自己的枕戈待旦换人们的希望之光,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抗疫之征中,挺起不屈的脊梁,为民众撑起平安的蓝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对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的评价。2003年的非典时期,他作为总指挥,奋战在抗击病毒的最前线,他那声“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来”依然回荡在耳边。17年后,83岁的他带着1月18日从广州开往武汉的无座高铁车票只身赶往武汉,在餐车上分析疫情,两天后,拉响警报,肯定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他在新闻节目中,亲自向大家解读疫情最新进展,没有什么比他的出现和勿乱出门的警戒更掷地有声,让人心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与友为邻”,他是人心惶惶时的定心丸,是当之无愧的大侠,长久以来,出没于传染病流行的最危险的地方,成为了国人最为信任的医者、学者,考的不仅仅是深厚的科研能力,更是他“为万世开太平”的正气凛然。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生死可同”当疫情的号角吹响,各省区市鼎力相助、星火驰援,一省包一市,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日夜奋战在武汉的战场上,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不计生死、无论报酬”他们“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们甘冒风险,主动请缨,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义无反顾的背影,他们组成了援鄂医疗队、火神山医院基建队伍、志愿队伍“不抛弃,不放弃”为武汉拼命。防护服内的汗流浃背,护目镜下深深的烙印,为了方便告别的长发,纵使疲惫不堪,纵然危险重重,他们也绝不后退;哪怕每天工作十几小时,虽然一日三餐皆在工地,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也从未抱怨。是各个组织的力量,是各个企业的支持,是他们的逆行,换来了国民的安康,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于行”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次同国外领导会面、通话、致电,分享中国方案,传递中国温度,一省包一国,向多国派出医疗专家组,发出救援医疗物资。在回赠日本的医疗箱上“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在援助韩国的物资上“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在援助意大利的物资箱上“我们是同一片海洋的浪花,同一棵树木的叶子,同一个花园的花朵”……这些物资箱,既体现了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也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愿与他们一起同舟共济,共抗疫情,这是中国的样子,大国的担当。
如果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那么,从钟南山院士的孤身逆旅,到援鄂队伍的火线奔赴,再到整个国家的正义驰援,便成了这句格言的践行者。“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待炬火”。疫情中有汶川的感恩回馈,有饭店老板的免费外卖,有身负工伤仍寻路40里为医疗队送菜的大巴车司机,有投身火神山基建,转身却把工资捐出的工人,有拿出全部积蓄的拾荒老人……有太多的泪流满目,有太多的无以言表的感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万物的复苏,春风的吹拂,终究会带走病毒的肆虐,往日的街道定然会有蓬勃的生机,摘去口罩,依然会是灿烂的笑容,这片被病毒折腾过后的冬日的祖国大地终会迎来破晓的黎明和无尽的曙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2017级市场营销2班
龚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