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个记者节|今天我为热爱代言
发布时间:2023-11-08 15:38:16 访问量:
不少新闻人在走向职业的新闻生产之前,都曾有过一段做校园记者的岁月,这些日子总被与纯粹、自由、同伴、理想等词相连。在第24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艺术与传播系新闻学专业的校园媒体人,共同见证她们学习之路的坚守与成长——明明只是梦的试演,却又那么地接近理想原型。
钟武斌,22级新闻学2班学生,现任艺术与传播系网络宣传中心负责人。“起初,我成为一名校媒记者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扎实专业技能,让我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回首大一在院融媒体中心的日子,钟武斌参与了学院第十届体育运动会、二十一周年院庆的宣传工作,因表现突出获得了“宣传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这两场大型的活动,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确实十分的辛苦。不仅要有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更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能够快速的将自己发现的新闻通过文字或者视频传达给大家。”钟武斌常苦恼自己的专业技能还不够扎实,“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院的宣传工作之中。
一年多的校媒经历让钟武斌快速的成长,到现在他担任艺术与传播系网宣中心的负责人,他从曾经的懵懂无知成长为学弟学妹们校媒路上的“带路人”。满腔热情的少年人永远相信“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即便是蝼蚁之行,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展鸿鹄之志。
刘家怡,21级新闻学2班学生,艺术与传播系网络宣传中心主要负责人、赣青团学微博组小编、中青校媒(江西)第十五届主席团内容部主席,曾于江南都市报融媒体编辑部实习,参与中国青年报 f 中青校媒年会和校媒记者训练营,参加由教育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及中国青年报 f 中青校媒联合发起的“校媒记者探访成都大运会”活动,期间创作发表数篇报道。2021-2022学年江财现经管“团委、学生会优秀工作者”;2022年度江财现经管“十佳宣传先进个人”;中青校媒(江西)第十四届第一季度“优秀成员”;首届共青城市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短视频专项赛获“评委会金奖”。
刚进大学的时候,凭借着对新闻的热爱,刘家怡成为了院网宣中心的一名小编。“那时候就是带着一腔热情在新媒体这个我并不算太擅长的领域奋斗”,虽然辛苦,但是每一天都是充实且快乐的。偶然的一次,刘家怡在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被“媒说话”转载了,从此与江西校媒有了交集。对江西校媒越来越了解后,她勇敢地参加了中青校媒(江西)的面试,凭借出色的文笔和对校媒的独特见解,在一众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青校媒(江西)的小编。经历了一年的锻炼和成长之后,刘家怡成为了中青校媒(江西)第十五届主席团内容部主席。
从刚入学时学院的小编辑到中青校媒(江西)的成员再到如今的系部网宣中心主要负责人、中青校媒(江西)第十五届内容部主席,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凝结着刘家怡日日夜夜的心血和兢兢业业的态度。“在江西校媒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想选题的每一天都很煎熬。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平时多注意生活里的小细节,多想多看多听,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思考这能不能做一个选题。”在光鲜亮丽的校媒记者背后,是无数个日夜地奋斗,是随时随刻待命,是出去玩也随身携带着电脑,从前期到后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心去浇灌和打磨。
在历经种种之后,这位热血的少女走向梦想的道路更加坚定,“人总要为了什么而努力,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这一路上虽然有过不少遗憾,但轻舟已过万重山。我永远相信那句话:‘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胡洁,21级新闻学1班学生,现任中青校媒(江西)第十五届主席团成员、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团青新媒体工作室主要负责人。曾跟踪报道千人活动几十余场,策划多个特色栏目。于江西日报社旗下大江网实习期间,负责稿件报道编辑,配合完成新闻报道20余篇,并于中国江西网、江西新闻网、江西手机报、南昌新闻中心等平台发布文章近60篇。“2022-2023中青校媒(江西)年度影响力校媒人”“首届共青城市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短视频专项赛‘评委会金奖’”“20周年院庆宣传先进个人”。
胡洁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是在大一时发表的一篇关于“考研主题”的原创推文,那算是她在大学里的第一件正式作品。“记得那时我和搭档每天都守在图书馆拍摄照片,从拍摄时的局促,不敢上前询问同学,到后期制图的毫无头绪,我们一直折腾到了凌晨三点,那也是我第一次工作到凌晨三点”。但是当文章推送正式发布出来的时候,评论区收获到了各种好评,“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胡洁骄傲地说着。
两年的校媒经历,让胡洁渐渐改掉了粗心大意,成为了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严谨认真的人。“新闻是需要严谨性的”胡洁认真地说道。除此之外,校媒记者这个身份还给予了胡洁“逼”自己一把的机会,“我是一个比较慢热的人,可能大多时候在与人沟通上没有那么的擅长”,为了挖掘到更多的东西,就需要努力克服社交恐惧大胆的开口发问,这让胡洁的性格更加外向,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少锻炼。
“我还是一个很喜欢和自己较劲的人,如果我想学会什么东西或者是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不管是工作到凌晨四五点,还是饿着肚子满学校地拍摄取景,我都乐在其中”。曾经的胡洁面对新闻稿件、微信推送、海报设计、摄影剪辑一无所知,所以她努力地吸收着老师们教授的知识,同时还尽可能地抓住所有能抓住的机会,逐渐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因为曾经历过什么都不会的慌张,所以对于专业知识的渴求更加迫切。
“我觉得现在的我依旧不能被称作为一个优秀的校园新闻工作者”,但是胡洁相信只要“心中有火”,就能“笔尖无惧,”“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在专业学习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为自己的个人履历积累作品”。胡洁用行动诠释了“坚定地在自己热爱的路上走着,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谢祺睿,2020级新闻学2班学生,曾担任院融媒体中心副部,IT协会支书。获得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包括“宣传先进个人在内”的院系表彰、奖项近二十余项。“不要放弃自己最后一丝灵明和个性”,这是他想对新闻学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的警醒。
谈起他成为一名校园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初心时,谢祺睿自谦说并没有什么高大的理想,就是想让无声者有声,让这个世界的声音更加多元。与大部分校园媒体工作者不同,谢祺睿大一时并没有加入任何宣传部门工作,直到大二因为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师们力荐他担任院融媒体中心的副部,于是谢祺睿走上了校媒记者之路。尽管是被推上这条路的,但谢祺睿仍然时刻打着十二分的精神,带着专业的眼光和态度去审视每一件作品,每一处细节。
“我比较擅长的领域是摄像,相比于文字我觉得视频会更加直观的传递我们的声音,传递大众的声音,能够快速地拉近我们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所以比起“事件的记录者”,谢祺睿更愿意称自己为“公众的发声者”。谢祺睿明白想要真正地为更多的人发声,发出更加真实的声音,还需要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加专业的实践技能,他仍需要一直在路上。
作为一个优秀的媒体人,应当具有三个品质:正义和公正、责任和担当、初心和热爱,而其中初心和热爱是媒体人最不能忘记的品质,可能未来在这条道路上会遇见很多困难,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踏上这条路的初心,永远热爱,永远在路上。要知道,做记者不止是“青春期的热病”,更是为了理想与热爱的身体力行。
谨以此文,致敬理想与担当!(图文/艺术与传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