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教师赴北京参加全国高校法学教师涉外法治与数字法学公益研讨班
发布时间:2025-01-17 11:08:22 访问量:
为加强高校法学教师职业共同体建设,共同研讨以提升涉外法治和数字法学的教研水平,1月10日—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法学教师涉外法治与数字法学公益研讨班”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一百十余位法学教师参加培训。法学院院长万灵娟,副院长潘岩,教研室主任黎敬权,团总支书记陈亚岚赴现场交流学习。
本次研讨会以“专题辅导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围绕涉外法治、数字法学设置相关课题。在专题辅导环节,会议邀请多位专家作课程教学与主持研讨。
1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新宝教授作《数字法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主题授课,就数字法学的概念、政策与学科建设等内容展开授课。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熊丙万教授作《数据要素产权与数据资产立法》专题讲解,对数据要素产权与数据资产进行了分析,从立法现状、立法需求与立法方向三方面展开,阐述二者的关系与加快立法进度的必要性。1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丁晓东作《全球数据法学制度》专题讲解,从各类法学制度的类型出发,剖析全球数据法学制度的相普遍性与多样性。下午,余民才教授由南海仲裁案为出发点,从中提取了一系列国际法问题与在座听众交流研讨。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廖诗评教授讲授《域外管辖、长臂管辖与国际管辖中的法律战》为题的课题,分析了国际间的形式与法律战带来的影响,下午,由韩立余教授作《辩证看待国际法》为主题的讲授,分析了国际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此外,研讨班还以研讨会的形式,分别由张吉豫副教授,吴至诚副教授主持研讨《数字法学的教与学》与《涉外法治的教与学》两项主题。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必要之策。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展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数字法学正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法学,是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突破口。在中国式现代化框架的引领之下,数字法学恰能承载种种维度,助力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实现良好发展。
通过此次研讨交流,法学院教师加深了对新时期涉外法治与数字法学发展方向的了解,为促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的创新与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支持。(图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