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学子】王桂林:步步都算数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5-04-30 10:46:38 访问量:
简介:王桂林,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曾任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兼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志愿服务岗)主席团成员,荣获过2022-2023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办公软件大赛“二等奖”;2023年江西省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暨共青城市第八届科教城大型校园招聘会活动“优秀志愿者”;2023年第67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2023-2024学年“优秀团员”;2023-2024学年“优秀团小组”等院级奖项。
NPC的剧本,没有杀青
22年夏日的余热渐渐散去,枝木变得愈加葱郁,此时的瑞金风和景丽。这一天,是9月23日,王桂林拖着沉重的行李,挥别了生活十多年的城市与眼中满是殷切的父亲。坐在绿皮椅上,是忐忑,也是憧憬,瑞金到九江的火车足足有六小时,复杂的情绪填满了王桂林小小的脑海。
一晃数年,“看到大一新生,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希望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到自己的方向。”从一双双清澈而又再清澈的眼眸中,王桂林看到了来时路的自己,那是风雨兼程,一路荆花。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结识新同学、与室友一起徜徉在经管林荫大道、度过为期二十多天的军训,开启校园的早八与晚自习的晚八,步步紧凑,但王桂林也丝毫不乱,细致地调整着自己的节奏。
一张张部门招新的“传单”,向王桂林手中递去,其中的一张“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兼红十字会”锁住了他的视线,也搭起了他未来的部门故事线。“文档的收集和整理、活动场地的布置、物资的搬运等等”,一个个点,一条条线,想要很好地连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事缓则圆,他努力完成每一项任务,把简单做到纯粹,熟悉学生会的运作流程,保持积极的心态,向阳而生。作为NPC的他,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技能,爆出更好的“装备”。
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也让王桂林的羽翼逐渐丰满。凭借着一颗感知快乐的心,一双已经数不清搬过多少座椅的手与为部门事务来回的腿,他成功竞选成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志愿服务岗)主席团成员。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要为春天作序,对王桂林来说职位的晋升并没有多大的快感,反而增添了三分自我晋升的压力,七分即将担任学院重要岗位的责任。
“开学前一周,按照惯例我们完成了迎新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工作,一切看似准备就绪。然而,就在迎新活动开始的前三天,突发情况打乱了我们所有计划”,这对当时担任负责人的王桂林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天气的炎热“劝退”了部分志愿者,同时也考验着王桂林的随机应变能力。“主席团开展会议,商量对策,明确核心,下达各班级.....”,每一个简短组词的背后都是长篇而又紧张的迎新副本任务的叙述。所幸,迎新工作圆满完成,王桂林与其他负责人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那惊心动魄的场景依然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魂士—魂师—魂斗罗”式的进阶
“4项省级奖项,10余项市级奖项,30余项院级奖项”,对王桂林来说,一笔一划数字的背后是漫长黑夜时言语说不出心中苦楚的自己,道不明的抽筋剥骨般的成长。
在一次与学长的交谈中,他知晓了全国大学生办公软件大赛,在上网详细了解比赛的主办方、赛制以及比赛内容与实操考核后,一股油然而生的兴趣推动着他,当键盘按下了确定键时,大赛的准备也按下了快门键,一程山路,他选择追逐远方的自己。
备赛初期,王桂林虽略懂办公软件的皮毛,但距离比赛的要求却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他每天抽出2小时用于备赛,周四到周六进行综合练习,模拟比赛场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包含三大软件任务的练习题,并对照答案分析总结。一遍遍的崩溃,一遍遍的慢慢收拾情绪,烦躁和焦虑吞袭而来,王桂林则选择继续苦修,转身埋头黑夜中,看不见的四肢,数不清的公式,摸不透的未来。当全国大学生办公软件大赛二等奖荣誉证书到达手中的那一刻,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与喜悦,更多的是对过去疲惫不堪的自己所表示的心疼与感谢。
全国大学生办公软件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也亦如此。一切都是如此的巧合,王桂林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头是来自一个同学的邀请,因为这个比赛属于团队赛,由于当时缺少数据分析的队友,恰逢王桂林在这方面稍有优势,于是“三人成虎,五人成团,十人则成大团”的他们便组成了处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共同攀爬,沿上而行。写不完的调研报告,补不完的商业分析书,想不完的展示PPT犹如洪流裹挟着他们,阻碍前行的脚步。每到此处,王桂林与队友便会“抽身而出”,跳出漩涡,通过听音乐或者操场跑步的方式来充盈自我,提高续航能力,待状态饱满,在整装出发起航,所有的阴霾和问题在此时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三等奖”也在不久被收入囊中。
备赛时期的一幕幕恍若就在昨天,潺潺流水穿过一座座群山,青涩的少年春光满面,登上一座山又望见更高的山,人畏难便易自困,但行走的过程,对王桂林来说每一步都足以丰盈自身。
一程山路,向人群中走去
十一月的江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冬季,昼短夜长。“我记得有一次共青城市马拉松志愿服务,所有志愿者是5:30集合,而且当天上午还一直下着雨”,王桂林在电脑的另一端敲着键盘答复道。
共青城市第九届和第十届科教城大型校园招聘会志愿服务活动、学院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学院春季和秋季双选会.....一步步走来,王桂林的志愿时长已累计高达惊人的205小时。在他看来,做一名志愿者,不单单只是在空余时间离开温暖的被窝、离开电脑、离开手机,更是在志愿过程中看见残障人士对生活的热爱,看见留守儿童渴望陪伴,看见每一位想要追逐梦想的人正在奋斗。
在共青城市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筹备期间,王桂林既是组织者之一,同时也是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活动筹备初期,他带领志愿者团队前往活动场地进行踩点。通过细致的现场勘查,他们全面了解了场地的布局与设施情况,哪里该放什么,哪里需要注意,每一个点,每一片区域的注意事项,王桂林都熟稔于心中。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大家分工明确,无论是在与表演人员的沟通交流,还是在繁重的物资搬运任务中,都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与团队协作精神。当舞台的霓虹光照射在台下的观众时,他们脸庞中灿烂的笑是对王桂林以及其他志愿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最好的印证。舞台上活力四射的选手,舞台下拍手称赞的观众,舞台后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便是那一根根银针,在一条笔直线的穿插下,绣出的最亮眼的图案。
键盘声渐渐停息,那颗存于王桂林心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种子也悄悄的继续茁壮成长。王桂林不会忘记两三点星光的凌晨五点去往的马拉松赛点,不会忘记充实且意义非凡的共青城市第九届和第十届科教城大型校园招聘会,不会忘记穿梭校园角落时的学院疫情防控......一步步,一寸寸,各花入各眼,那一抹志愿红,王桂林选择永远偏爱。
行走至今日,从瑞金出发至青年大道59号,王桂林充满慷慨,他始终会记得那位陌生的网友耐心教他处理计算机格式,感谢他家人的尽力托举得已见天明,感谢每一位老师和朋友,他们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一程山路,王桂林虽然走得很慢,但永远都在向前。(图文/融媒体中心 二审/王飞签发/张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