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学子】郑婧雯:上岸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发布时间:2025-05-08 16:06:13 访问量:
个人简介:郑婧雯,中共预备党员。2023-2024学年任大学生自律委员会思政教育部主要负责人,2022-2023学年任融媒体中心视讯部负责人,2022-2023学年任文体委员,2021-2022学年任融媒体中心视讯部委员,2021-2022学年任大学生自律委员会思政教育部委员,2021-2022学年任党建宣传工作者。学业领域,曾揽获2项省级奖项、3项市级奖项以及20余项院级奖项。实践方面,曾前往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实习,任奥普品牌视频拍摄剪辑师。
融媒淬炼——以“螺丝钉精神”锤炼专业精神
“当我看到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裂变,国际新闻报道视角的多元碰撞,才发现新闻的世界远比课本上的定义更辽阔。”翻开郑婧雯的新闻学习篇章,三年前,郑婧雯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憧憬与好奇,踏入江财现经管,开启了专业学习之旅。从青涩的新闻学子到成为融媒体中心骨干,她的本科时光像是一场充满惊喜与困惑的初航。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校园媒体的实践历练,每一帧,每一面,越是深入探索,郑婧雯越觉得自己像在知识的浅滩上徘徊,需要经历更深度的专业淬炼。
“感谢融媒体中心为我提供一个得以锻炼自己的平台,感谢融媒体中心的老师和共事的同学们,以及融媒体中心的学长学姐们,教会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谈起在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担任视讯部负责人的日子,郑婧雯眼中满是感慨。在制作抗疫主题长视频时,一些突如其来的技术难题摆在团队面前,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每一步都充满挑战,郑婧雯回忆道。面对困境,他们没有匆匆忙忙,而是一边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摸索,一边向学长学姐和老师请教,在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中,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次经历,不仅让她掌握了新技能,更让她懂得,在新闻实践中,突破困境的勇气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比现成的答案更珍贵。
在融媒体中心积累的经验,也为她参加学科竞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省级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的赛场上,郑婧雯将融媒体中心锤炼的专业素养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某护肤品牌命题创作,她和团队将品牌字母解构为三组对照鲜明的英文单词,用镜头语言构建起从消极到积极的情感叙事弧线,精心设计特写镜头,反复打磨分镜脚本,最终斩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二等奖。
从融媒体中心到省级赛事“战场”,正是这些经历的锤炼,郑婧雯才逐渐参透专业精进的密码——将目标细化成可执行的步骤。当同龄人在焦虑中内耗时,她已悄然将压力转化为行动力,在融媒体中心锻造了的“螺丝钉精神”,在专业深度的岩层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备考独行侠——与孤独和解,用“计划本”丈量成长
“考研像一场一个人的修行,最难熬的不是背书做题,而是学会和孤独共处。”谈及备考,郑婧雯打开了iPad上的goodnotes应用。从去年一月起,这个电子“计划表”便承载起她的备考轨迹——精确到各个时间段的日程规划、反复增删的知识点笔记,以及写满批注的学习文档。
一月记到考前的“成长刻度尺”是她的秘密武器。点开页面,晨间背单词的打卡记录与传播学笔记交错排列,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单词记忆,按照科学的记忆节奏规划学习。“每天做to dolist,完成就打勾。”针对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的框架难题,她将笔记与个人理解融合,重构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背诵体系。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在300多个日夜的坚持中筑起了坚实的知识堡垒。
备考初期,当其他考生忙着去寻找“同频战友”时,郑婧雯则选择独自穿越迷雾,她始终坚持着专属的备考节奏:“一个人学习效率更高,时间安排也更灵活。”翻阅这本“成长档案”,最为动人的不是整齐的日程表,而是那些反复修改的批注。面对晦涩难背的参考书,她整理知识点划掉大段冗余表述,记录学长学姐传授的答题技巧,把模考失误总结成“避雷指南”。每一道褶皱都是成长的刻度,当12月的考卷展开时,那些独自梳理的知识网络终于化作笔下流淌的深度答卷。
然而,独行的路并非坦途,她也曾在反复背诵却遗忘的焦虑中失眠,在空荡荡的教室感受过孤独。苦尽甘来,果熟蒂落,如今回望自己的备考记录,郑婧雯笑着说这是比录取通知书更珍贵的礼物:“独行不是封闭,在备考迷茫时分享经验的学长学姐,还有无论多晚都可以陪伴着我、鼓励着我的好朋友,都是照亮独木桥的星光。”
未来愿景——做传统媒体转型的“摆渡人”
站在新的起点,郑婧雯对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大学期间组织策划、竞赛实践等经历,早已为她埋下探索的种子。统筹学院宣传视频、参加广告竞赛、电视台实习、制作党建栏目……每一段经历都让她深刻意识到:媒体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时代精神的镜像。基于实践积累,让她在制定“成长计划”时更显笃定:每月研读专业书籍,参与科研项目;寒暑假走进头部媒体和互联网企业,在实战中检验所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谈及未来,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希望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探路者,用创新叙事讲好时代故事;也想成为互联网内容生态的优化者,借助技术的力量让优质信息惠及更多人。”无论是深耕新媒体传播领域,还是投身国际传播舞台,她都渴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新闻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图文/融媒体中心 二审/王飞 签发/张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