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奖学金】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在设计领域闪闪发光
发布时间:2025-09-15 15:35:33 访问量:
国家级获奖经历: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未来设计师大赛全国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动画类二等奖、第十三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全国决赛二等奖、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普通高等院校赛道文化遗产保护类二等奖等。
省级获奖经历: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江西赛区一等奖、2023年第六届大学生绿色会展创新创业挑战赛省二等奖、第十八届中国好创意江西赛区二等奖、井冈山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2023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工业设计省级三等奖等。
从萌芽到绽放的历程
在设计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程中,申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基于学科建设需要,贯彻落实学校育人大格局具体举措,也是实现“艺术科技”交叉融合发展的重要步骤,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也由此应运而生。设计与传播学院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产品设计工作室和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为依托,辐射至设计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中,推动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实践平台,打造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的设计专业品牌,推动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产品设计工作室和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设计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丽平说道,“自工作室成立以来,设计与传播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在各项国家级赛事中斩获百余项大奖,同时也和资深企业开展了产教融合工作。可以说,工作室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艰辛付出。”
2020年,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搬至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空间和摆放整齐的设计设备。从海报到插画,从品牌标识到包装设计,各种钥匙扣,抱枕,马克杯,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创意和个性。工作室的角落里还摆放着一些绿植和装饰品,为这个充满创意的地方增添了几分温馨和活力。
从灵感到作品的蜕变
灵感是设计的源泉,在工作室中,大家是如何获取灵感的呢?工作室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灵感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深耕于艺术、文化等领域。”当灵感来临时,他们将其记录,然后进行深入思考和整理。“我们会用草图、思维导图等工具来梳理创意,明确设计的方向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参考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学习这些作品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方式。工作室团队视觉先锋在黎族“袍隆扣”设计中,了解到深蓝和金黄在黎族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深蓝象征着深邃的海洋与广袤的天空,是大自然的神秘力量象征;金黄寓意着太阳的光辉、丰收与希望。他们以深蓝为主色调,营造出神秘且庄重的氛围。结合鱼纹纹样,使整个图案既富有传统韵味,又具有设计的节奏感。通过平面设计,他们让这一独特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们注重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工作室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分享各自的设计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锦蜀文创大赛中,团队深入非遗文化领域探寻设计思路,成员们穿梭于各类数字图书馆和线上博物馆,搜集了大量关于蜀锦的历史文献、图片资料以及学术研究成果。成员们在小组会议上相互交流观点,融合创意,最终取得三等奖的成绩。
从设计到实践的文化赋能
比赛是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的重要部分,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获奖。对于工作室的成员来说,比赛更像是一个检验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学习强国农产品”工艺比赛中,工作室成员参与贵州刺梨饮料产品的包装设计。刺梨在贵州人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翻阅贵州的民族文化典籍,挖掘刺梨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渊源。在包装主色调上,他们选用了与刺梨的生长环境相呼应的绿色,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产品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饮料产品外包装搭配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突出了产品的地域特色。在包装设计中,团队赋予刺梨饮料独特的文化价值,精准把握乡村振兴与农产品品牌化的核心需求。兼具视觉美感与文化内涵的刺梨饮料包装,助力地方产业升级,发挥出独特的文化效应。徐宁说:“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可以打造出农产品的特色IP形象,帮助更多农产品走出市场。”
从定式到突破的思维蜕变
从省级奖项到国家级荣誉,工作室的同学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视觉先锋设计团队在成立期间已斩获省级奖项6项、国家级荣誉3项。工作室的老师们格外淡然,“获奖当然值得高兴,但我们从不用奖项数量考核学生。有的作品可能没拿奖,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突破了自己的思维定式,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方莉老师表示,“无论是设计思路的拓展,还是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为了更好地展现少数民族文化魅力,视觉先锋设计团队将视野投向少数民族文化瑰宝——从海南白沙黎族的袍隆扣传说,到纳西族、苗族的非遗服饰,成员们通过文献研读与图案解读,将深蓝、金黄等象征海洋与丰收的传统色彩融入设计,让古老纹样焕发新生。结合鱼纹纹样,使整个图案既富有传统韵味,又具有设计的节奏感。他们将其独特魅力以设计语言展现,把各民族服饰的经典图案、色彩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创作出一系列作品,荣膺东方设计国奖。
从融合创新走向未来
尽管工作室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他们的脚步不会停止。面对AI技术对设计行业的冲击,工作室指导老师的态度理性开放:“AI如今发展非常迅速,我们老师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推荐大家同步去了解和学习最新的AI模式。”为了保持创新力,他们将继续关注平面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工作室将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探索AI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当数据洪流裹挟着功利主义席卷而来,工作室以五年光阴作笔,默默耕耘出另一种答案。真正的美育恰似春夜细雨:它不追求竞技场上的桂冠,而是让所有向往美的灵魂,都能在星光与萤火中共振生长。艺术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不在于外在的光环,而在于让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在创意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份对设计本质的坚守,正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最珍贵的答案——让美与灵感在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中自由流淌,让艺术成为心灵永恒的滋养。(图文/融媒体中心 二审/王飞 签发/张富成)